AMT变速器是 Automated Mechanical Transmission 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箱 Automated Mechanical Transmission,简称AMT;
中文名 | 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箱 | 外文名 | Automated Mechanical Transmission |
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器(AMT)是在传统的手动齿轮式变速器基础上改进而来的;它揉合了 AT(自动) 和 MT(手动)两者优点的机电液一体化自动变速器;AMT既具有液力自动变速器自动变速的优点,又保留了原手动变速器齿轮传动的效率高、成本低、结构简单、易制造的长处。它揉合了二者优点,是非常适合我国国情的机电液一体化自动变速器。它是在现生产的机械变速器上进行改造的,保留了绝大部分原总成部件,只改变其中手动操作系统的换档杆部分,生产继承性好,改造的投入费用少,非常容易被生产厂家接受。它的缺点是非动力换档,这可以通过电控软件方面来得到一定弥补。在几种自动变速器中,AMT的性价比最高。
AMT用先进的电子技术改造传统的手动变速器,不仅保留了原齿轮变速器效率高、低成本的长处,而且还具备了液力自动变速器采用自动换档所带来的全部优点。它以特有的经济、方便、安全、舒适性而备受所有驾驶者的欢迎,成为各国开发的热点。驾驶员通过加速踏板和操纵杆向电子控制单元(ECU)传递控制信号;电子控制单元采集发动机转速传感器、车速传感器等信号,时刻掌握着车辆的行驶状态;电子控制单元(ECU)根据这些信号按存储于其中的最佳程序,最佳换档规律、离合器模糊控制规律、发动机供油自适应调节规律等,对发动机供油、离合器的分离与结合、变速器换档三者的动作与时序实现最佳匹配。从而获得优良的燃油经济性与动力性能以及平稳起步与迅速换档的能力,以达到驾驶员所期望的结果。
为了提高AMT车辆的性能,改善其选换档操纵控制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目前,按照执行机构动力源的不同,AMT的选换档系统可分为电控气动、电控液动和电控电动三种类型。
近几年在微型和小型汽车市场中开始流行所谓的“AMT”变速箱,这种很像手自一体变速箱的设计,其实并不是什么先进技术。早在1967年,转子发动机的创始者德国NSU就在Ro80轿车上采用了三前速半自动变速箱,这种纯机械控制的半自动变速箱正是AMT变速箱的雏形。这种变速箱和传统的自动、CVT无级变速箱有着明显的区别,相比之下AMT是由传统的手动变速箱改造而来,制造成本相当低、结构也并不复杂。在Ro80之后,雷诺Twingo、丰田Yaris、雪铁龙C2等小型、微型车都曾采用过AMT变速箱技术。目前,国内市场销售的AMT变速箱车型也均为小型或微型车,主要包括奇瑞QQ、A1、瑞麒M1、长安奔奔Mini、哈飞路宝、江淮同悦、昌河铃木北斗星和进口的Smart fortwo。
德国NSU Ro80是最早的AMT变速箱车型之一,至今AMT变速箱已经至少有43年的历史,随着自动、CVT、双离合器变速箱等技术的日益完善,这种本质上属于液压自动离合器手动变速箱的“古老”技术,已经很少有车型采用,不过对于提高低成本车型行驶便利性来说,AMT变速箱仍是一种中间解决方案。
AMT变速箱的基础仍是传统手动变速箱,其工作原理其实很简单,车辆在起步和换挡时,离合器由液压泵控制分离和接合,挡位转换也由液压结构操作。驾驶者只需要推拉排挡杆即可完成升、降挡,自动模式下变速箱控制电脑会根据车速、发动机负荷等数据自行切换挡位。
AMT变速箱升降挡操作很简单,从表面上看,AMT变速箱的手动换挡模式更像赛车的序列式变速箱,但从变速箱结构上讲仍是传统的H型换挡手动变速箱,区别只是离合器和挡位控制都由机械驱动;自动模式更像传统的自动变速箱,但AMT变速箱的仍使用标准的手动变速箱离合器,正常行驶时动力耗损远低于自动变速箱。
不过AMT变速箱在坡起、慢速移动行驶状态时,离合器很难达到完美的“半联动”状态。特别是起步转速过低时,变速箱控制电脑会通过延长离合器的不完全接合(闷离合),防止起步不顺畅,代价就是离合器寿命大幅降低。手动模式下,也不能像CVT或自动变速箱那样不松油门换挡,因为AMT变速箱始终是靠传统离合器驱动车辆的,换挡瞬间仍存在空挡状态,所以仍需要收一下油才能保持换挡平顺。上述两点也是AMT变速箱被双离合器直接换挡变速箱取代的原因,在加速平顺性、燃油经济性上也不如CVT变速箱。
机械式自动变速器(AMT)是对传统干式离合器和手动齿轮变速器进行电子控制实现自动换档的新式变速器,其控制过程基本是模拟驾驶员的操作。控制单元(ECU)的输入有:驾驶员的意图-加速踏板、档位选择;汽车的工作状态-发动机转速、节气门开度、车速等。控制单元(ECU)根据换档规律、离合器控制规律、发动机节气门自适应调节规律产生的输出,对节气门开度、离合器、换档操纵三者进行综合控制,有效配合。
AMT由于继承了齿轮传动固有的传动效率高、机构紧凑、工作可靠等优点,并可以实现手动和自动两种模式选择,因此有较强的可靠性和适应性。一些专家认为,它具有比AT更大的发展优势。AMT在美国和欧洲已实现了商品化。据预测,到2008年,欧洲近50%的MT将被AMT代,部分AT市场也会被AMT占据。
广义的AMT包含以下几种类型:自动离合手动变速器(Auto-clutch Manual Transmission,简称AcMT)、单离合器手自动一体变速器(Single Clutch Automated Manual Transmission,简称AMT)以及双离合器手自动一体变速器(Dual Clutch Automated Manual Transmission,简称DCT),基本上都是平行轴式齿轮变速结构,无论在设计技术或者生产技术上均有相同的特征。
80年代由于电子工业发展得突飞猛进,使得手动变速器的离合器自动化技术获得了突破性进展,到90年代初开始陆续有采用自动离合的手动变速箱的汽车上市,如雷诺 Twingo、奔驰 A160及A190、菲亚特 Stio Abarth、法拉利360、萨博 900、丰田 Yari Seicento 及MR2......等等,应用范围涵盖了轿车、货车、旅行车和跑车等等,Auto-clutch组件的主要供应商有德国的Sachs、ZF、Siemens、Luk、意大利的Magneti Marelli以及美国的Eaton等。
90年代中期这些厂商进一步推出了手自动一体变速器(AMT),即不只能够自动离合,还能够自动换档。不论是AcMT或者是AMT,均为了维持原有手动变速器的高效率的条件下改善可驾驶性能,使得原有的手动变速器大大提升了价值。虽然目前产品的换档舒适性仍比传统的自动变速器(AT)逊色,但是传动效率却与MT相近,足足比传统自动变速器高7%以上,生产成本更是比AT低30%以上。因为这些优点,AMT从90年代中期开始在欧洲市场崛起,2000年已开始蔓延到美国和日本,如Eaton、GM和日本的部分汽车制造厂都开始在这方面投入了产品开发。在1995年以前,自动变速器仅仅只有AT和CVT可供选择,现在又多了AcMT和AMT可供选择,而且AMT的成长速度已经远远超过CVT,预计AMT产品到2010年在欧洲变速器市场将占到25%的市场份额。
为了进一步缩短换档时间和提升换档舒适性,80年代初就有双离合器手自动一体变速器(DCT)的构想和研究,但是直到2003年德国大众和奥迪公司才合作推出DCT产品,分别在奥迪TT3.2和高尔夫R32两款车上使用,成为第一个进入市场的DCT产品。DCT因为需要两组离合器,因此已经无法再沿用现有的手动变速器(MT)架构,而需要配合双离合器改成双输入轴结构,一组离合器和输入轴控制奇数档位的动力传递,另外一组离合器及输入轴控制偶数档位的动力传递,整个变速箱的结构需要重新设计,因此开发和量产化的投资要远大于单离合器的AMT。
综观目前的AMT发展趋势,AcMT和AMT均将会以外加式5速变速器为主,成本较低,可以应用于中低价位的车型。DCT则以手自动一体式6速变速器为主,成本比单离合器的AMT略高(但仍然比4速AT的成本低),可应用于中高价位的车型。目前AMT仍处于高增长期,并且其技术(齿轮传动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的应用将不只于汽车变速器,其他讲究效率且需要自动变速的运输机械均有机会应用。国内的齿轮传动零部件制造技术比较成熟,而且AMT的开发和生产投资远比AT低,十分符合我国的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