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车就行 / 2020-11-23 12:09 / 1960人浏览
故障车型:配置1.4T发动机(CFB)。 VIN:LSVAD2183B2XXXXXX。 行驶里程:2.6万km。 故障现象:加速时车内能听到气流声。 故障诊断:该客户是第一次来我站,报修项目为车辆在行车过程中车速达30km/h以上,加速时车内能够听到明显的气流声。接车后维修人员与其他朗逸车辆进行对比,分别找来一辆1.6L高配车和一辆同配置的.4T进行对比,对比结果发现1.6L高配车在加速时未听到气流声,而同配置1T车辆也能够听到轻微的气流声,原地空挡加速时也能听到很轻微的气流声。客户车辆的确比较明显,于是再次分别又找了几辆车,对比结果和第一次是相同的,客户车辆比其他车辆较为明显,影响驾驶的舒适性。于是询问客户该现象出现的时间及行驶里程数,并查询了全国维修记录,一直都在维修站保养。 可能的原因:进气管有泄漏、吸气口脱落、涡轮增压器故障、三元催化器或消声器堵塞等。接下来检查了进气管,包括空滤壳体,都未发现异常,并拆卸了挡泥罩检查了发动机吸气口也未发现异常。 在检查涡轮增压器时,用螺丝刀撬住涡轮增压器旁通阀推杆,也就是让废气旁通阀强制打开,启动发动机,原地加速气流声明显减小,为了试到用户所描述的30km/h以上加速时,车内有气流声,特意将N75电磁阀上拔下连接软管,使用气枪将压强制打开旁通阀缩空气强制打人压力室内同时使用软管夹S3094将软管卡死,使旁通阀强制打开不受控制单元控制,进行试车异响消失,旁通阀恢复原位后气流声再现。 使用诊断仪,在行车过程中(加速状态下)查看相关的数据流以及ODIS所录制的数据流来看都未发现异常,于是与同配置车辆进行调换涡轮增压器、三元催化器、消声器等都未解决,维修陷入迷茫状态。 经过长时间的试车,在一次车速达140km/h时,突然感觉到有轻微漏风现象,车速低于100km/h时漏风现象消失,漏风位置为主驾驶门内饰板下部,回站后拆卸主驾驶门内饰板,发现门板与密封条之间的间隙略大一些,包括侧面。 故障排除:用布片将间隙堵住后,再次试车气流声消失。经钣金技师确认该车辆的下坎略低,应该是维修过下坎,可是查询的全国维修记录中未发现该部位的维修情况,包括客户也未曾提到过该部位维修过。于是与客户电话沟通,平常在市区行驶,未反映有漏风现象。客户还反映半年前借过朋友去过外地一段时间,具体连她都不清楚。最后通过钣金技师的处理该问题得到了最终的解决。 故障总结:该问题一出现走了不少弯路,对于问题所讲的车速达到30km/h以上,加速时可以明显听到响声的原因是加速时涡轮增压器参与工作,进气量增加,气流声增大,由于门板与密封条密封不严,隔音不好,所以车内可以听到明显的气流声,当强制打开涡轮增压器废气旁通阀时,增压器不参加工作,发动机的进气量只是单靠自然吸气,减小进气量,所以强制打开旁通阀后听不到气流声。 最后借助总部下发的车辆维修报告途观天窗异响中的维修建议来总结。对于车辆异响的检修,主要是寻找声源位置,但这并非易事,无捷径可循,只有通过反复试车,耐心地排查,最终找到故障点。 于异响处理,在维修过程中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分析: ① 判断异响大致区域; ② 异响发生频率; ③ 寻找异响特征:与车速、发动机转速、挡位等是否有关系; ④ 路面条件:普通路面、高低不平路面、坡道、山路、高速公路等; ⑤ 边界条件:天气情况、室外温度等; ⑥ 维修情况:响声出现前是否做过维修或更换过零件。 |
故障车型: 配置朗逸1.6L发动机(CPJ)。 VIN : LSVAN418XB2XXXXXX。 行驶里程: 1万km。 故障现象: 仪表上OBD灯经常点亮,清除故障码一段时间后再次点亮。 故障诊断: 连接诊断... [详细]